“因为你,爱上了苏东坡。”齐耳短发,总是身穿绿色衣裙,讲起苏轼来如数家珍,过去两年,抖音创作者意公子拍摄了近30期苏东坡相关内容,获得了5.2亿次播放和1423万的点赞。许多网友正是通过她的分享,开始对诗词、传统文化感兴趣。
意公子本名吴敏婕,对于在抖音的走红,她说:“我既不是老师教授,也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只是一个文学艺术的爱好者。”网友对她的喜爱,体现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热情。今年两会,这个拥有850万粉丝的知识创作者多了一个新身份——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第一年,吴敏婕准备的提案依然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她建议,更多自媒体工作者能够和专家学者密切配合、取长补短,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功夫在画面之外
85后的吴敏婕是艺术科普平台“意外艺术”创始人。2020年10月,她曾短暂尝试短视频创作,直到2021年才正式以“意公子”身份出镜。一开始,她的内容主要以艺术分享为主,讲至唐宋文化时,苏东坡进入她的视野。“我的视频里,说的最多的是苏东坡,因为当我回想中国艺术里面最打动我的人时,他是第一个冒出来的。”
在吴敏婕看来,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化,打动大家的人。“我们讲艺术品,讲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在讲它们背后有关人的情感诉求。这个情感古今相通,也并不因人而异。”
2021年中秋节,吴敏婕从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入手,讲述了苏东坡与弟弟苏辙的深厚情谊。在她的视频里,传诵千百年的名句有了更加生动的形象:一个屡遭贬斥的哥哥,和一个为兄长操碎了心的弟弟,在中秋月圆的时候彼此牵挂思念。这条视频获赞超过35万,成为意公子抖音号上的小爆款。账号的选题思路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我可以讲所有人,缩减到只讲艺术史上感动我的人,再缩减到中国艺术,缩减到我只为找到中国艺术的某一个人,击穿他,录二三十期。于我们而言,比起热点,我更在乎有什么地方能打动我。”
为了讲好苏东坡,吴敏婕和团队成员做了很多案头工作。不仅要读苏东坡文集,还要读北宋的历史,横向去看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再从苏东坡往上追溯至少4代,去看苏家是怎么在眉山生根发芽的,苏东坡的祖上发生了什么故事,他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养育出这样的孩子。
意公子写苏东坡时参考阅读的部分书目
好内容既要“浅出”更要“深入”
一期几分钟的视频,意公子和团队常常要花海量时间收集素材、碰撞观点。遇上真假难辨的信息还得进行大量对比、求证。对于短视频科普,吴敏婕始终坚持要“找到知识的原点”。她说:“只有我们自己弄清楚了前因后果,你才能举重若轻地讲出来”。吴敏婕认为,好的内容应该是“深入浅出”的。包括她在内的许多文化自媒体工作者,擅于利用短视频等不同内容形式,以接地气的表达完成“浅出”;而要想“深入”,则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学者或研究人员提供内容上的支持和帮助。
除了苏东坡,她也讲竹林七贤,讲庄子,甚至和龙门石窟研究院跨界合作,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她形容这次合作是“相见恨晚”,“我记得有个老师还说,我们太需要你们这样的传播,把我们这些枯燥的学术研究变成是大众能够听得懂的话传播出去。”这些来自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后来成了共创短视频的学术顾问团,双方合作推出的短片《致敬每一个龙门守护人》在抖音获得90多万点赞。
吴敏婕说:“在我的想象里头,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艺术就好比一座巍峨的高山。而我,就像是个采蘑菇的老姑娘,满山去找那些感动我的美好生命,等下山了就和你说——这山上老好玩了,要不要和我去一趟?”
联动专家学者讲好传统文化
这条路上,她并不孤单。“文化传播本身它就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不是任何一个创作者用自己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当我们把能够串联到的这些博物馆、官方平台、专家学者等这些力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众人拾柴火焰高。它的传播力量,它的量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事实上,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在跨界做传播。以苏东坡、李白等诗词届“网红”为例,就有许多教授学者分享关于他们生平、作品的知识。《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中南大学教授杨雨都已入驻抖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文化学者纪连海、著名作家蒋勋等专家也在抖音读诗词;南开大学教授沈立岩、上海大学教授曹辛华、郑州大学教授王士祥等学者通过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与网友见面。这些专家学者的加入,让短视频上的知识分享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与意公子、都靓等知识创作者一起,带领网友重温古诗词中的浪漫。
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吴敏婕建议,未来更多自媒体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能够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以优质内容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传播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深化传播内容,支持多种形式的文化精品出口等方式,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