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通信行程卡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以下简称: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 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
通信行程卡官方通告
对此,网友态度不尽相同,有人感慨“时代的结束”,有人感谢“过往的作用”,亦有人发表“早该如此,下一个是健康码”的论调。
截至发稿, 苹果、华为设备的应用商店已无法搜索到行程卡客户端,支付宝以及微信小程序还能正常使用。
数据从哪来?到哪去?
自2020年初至2022年末,疫情状况不断变化,期间行程卡进行过多次调整。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与放开,行程卡此次下线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资料显示,2020年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电信大数据,推出了“行程卡”服务,并于当年3月6日上线小程序版本。
行程卡上线时的报道
手机用户均可通过扫码、网页或发送短信等方式,获取本人前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地市,若停留城市中有疫区,用户将收获一张“红卡”,若无疫区停留记录,则将获取一张“绿卡”。
2021年1月8日,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该城市名称后以*(星号)标记。今年6月29日,行程卡的“星号”标记取消。今年7月8日,行程卡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
除了使用的变化,在信息获取方面,行程卡也经历过调整。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张雪丽表示,“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
“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所谓信令数据,是指通过手机用户在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来确定用户的空间位置,能相对准确的记录人流的时空轨迹。手机用户只要发生开关机、通话、短信、位置更新和切换基站行为都会记录下信令数据。
在2020年5月9日更新的2.0版本中,行程卡更新了基于蓝牙低功耗(BLE)协议的近距离接触提醒功能。行程卡会记录开启服务的蓝牙设备近距离接触信息(包括接触时间),接触记录将加密存储在用户各自的手机中,如果使用期间无人感染新冠肺炎,数据将在数天后自动清除。
至于服务停止之后,数据何去何从,中国移动客服人员告诉笔者,“明天服务就都停止了,不会继续收集信息。”亦有媒体报道称,“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相关用户数据都会被彻底删除,以杜绝数据安全风险。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春晖指出,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第1款的规定,以下属于法定删除个人信息的情形:一是“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二是“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行程卡下线,意味着“通信行程卡”处理个人信息的目的已实现,继续储存个人信息则不再具有正当性,应当依法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