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最近我有点特别着急,为什么?因为只要分析一下传播数据,就能发现很多汽车企业,甚至是销量排名前30的企业,他们的公关是在瞎胡闹,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还浑然不觉。
领先的数据机构四度传播研究院™(SAC)发布了最新的汽车传播数据,包括汽车企业、汽车品牌、汽车高管和新车的数据。我们一项一项地看看这些数据,可以发现:
01.9月传播数据变化剧烈
先是汽车企业传播声誉,变化非常大。从30家汽车企业的传播声誉排名来看,9月份上升最多的是一汽丰田,从8月份的第13位到了本月的第5位;下滑最多的是一汽-大众,本月排名第18位,较上月下滑12名。此外,东风日产的排名也出现较大下滑,本月排名第10位,下滑了8名。还有两家新上榜车企,理想汽车和神龙汽车分别排名第28位和第30位。
再来看看新车的传播数据,2022年9月份26款新车的全网平均声量是108188条,明显高于8月份的85084条和7月新车的82397条。看来大家为了在卖车旺季取得佳绩,都在不遗余力地卖力“吆喝”。一方面是这些新车的传播预算较高,另外一方面这些车型本身受关注度高,较高的互动数据带动了整体声量数据上扬。
此次监测的26款重要新车中,中国品牌共有18款,声量数据上看,奇瑞艾瑞泽8、理想L8和哈弗H6 DHT-PHEV分列前三名。而在四度传播得分排名前十的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了其中的8席,有绝对的优势。
从汽车企业高管声誉传播的数据来看,排名也有了剧烈的变化。汽车企业64位高管,有38位声誉传播比较活跃,进入活跃人物榜单,而另外有26位高管因全网所涉及到的传播声量、互动声量过低等原因只能屈居“不活跃榜单”。
在这份高管声誉传播榜单中,上升最快的是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上升位次达到了33位,并获得9月车企高管声誉传播榜冠军。此外,岚图汽车CEO卢放的上升位次都达到了29位。还有一部分高管从8月的不活跃榜单进入活跃榜单,比如创维汽车联合创始人吴龙八、高合汽车董事长CEO丁磊、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总经理胡绍航等。
有上升就会有下降,神龙汽车两位高管同时出现集体哑声,分别下降了31位和22位,这跟近期企业内部的调整有关。
再看一下这个月的公关余量。有关公关余量的概念这里面再唠叨一遍。几周之前,本人提出了“公关余量”这个说法,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共鸣。从数值上看,它是汽车企业销量排名与企业公关传播效果排名的差值。代表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销量在行业所处的地位,与公关传播效果所处地位的符合程度。当这个值大于等于0的时候,说明公关所处的地位是好于销量所处的地位,也就是说公关对销量是有“公关余量”的,公关对于销量是有拉动作用的。
反之,说明没有公关余量,公关对销量没有拉动作用。还很可能会扯了销量的后腿。
今天我们也可以看看9月各个汽车企业的“公关余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就不点名了。
从上面说的所有类型的数据看出,信息量非常大,但是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各个企业还是处在科学传播的启蒙阶段,内卷严重但却杂乱无章。
02. 汽车公关的误区
为什么说现在汽车企业还处于科学传播的启蒙阶段?就是因为日常的公关还没有形成体系,因为之前传播效果不可测,造成很多企业传播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误区。其实在之前的视频里多次提到过,今天就在这里详细解释一下。
第一个误区,传播资源平台配置不合理,传播媒体使用不合理,该传播的没有传播到,造成巨大浪费,我们称之为“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四度传播研究院™(SAC)这些数据看,相当部分汽车企业在公关传播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地区分平台。这里面说的区分,不是每个平台均匀用力,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而是说它们在发布不同的信息的时候,无差别地使用信息平台。明显造成传播资源平台配置不合理,传播媒体使用不合理。
大家知道,当下的传播环境下,因为信息茧房和信息孤岛,受众基于兴趣形成了不同的“圈层”。这些圈层打破了传统的关系,它不只是简单的业缘、血缘和地缘的社会性关系,而是根据兴趣爱好、观念等等,形成了一个个圈子——这是一种社会所出现的新型强关系。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圈层,传播不同的信息。非常简单的道理,真正够做到的企业却不多。
甚至有些所谓业内人士,到现在还搞不清楚各个平台的区别,当然也不区分各个平台发送信息的形式。四度传播研究院™(SAC)把信息平台划分成了微信、微博、视频、APP、网站、论坛。它们的作用还是各有不同的。大家最关心的,微博和微信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微博,强调的是内容,虽然是“弱关系”,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关注和议题的设置能力;微信,具有非常强的关系,成了基于强关系的社会价值传播重要阵地。所以应该按照传播信息的目的和形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平台,否则事半功倍。
第二个误区,是不掌握汽车行业传播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数据,不了解竞品的动态,“我行我素,闭门造车”。
我们看一下这些数据:2022年9月份新车传播全网平均声量是108188条,明显高于8月份的85084条和7月新车的82397条。
新车的主要传播平台,微博继续成为9月的首选媒介平台,平均值为68959条。其次是新闻APP平台,平均值为28440条。视频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均值为7180条、网站2197条、论坛790条、微信为622条。9月的媒体应用相比8月在选择上如出一辙,并且微博的使用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达到了51.43%,论坛和微信仍然处于媒介平台最低的选择。
这些数据,是行业的整体走向,有些企业明显是偏离的。如果您了解整个行业的走向,自己坚定地走自己的路,那我敬您是条汉子,也有可能另辟蹊径,取得成功。如果是不了解行业的整体趋势,所有的传播渠道和方式都是拍脑袋出来的,那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第三个误区,是传播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应对措施,不会根据舆情进行调整,明明已经出现了新的情况,却仍然按照开始制定的传播计划执行,属于“一条道跑到黑”。
比如负面的问题,在传播过程中,一些汽车企业声誉的传播,还有车型和高管的传播,明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负面,却不知道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传越坏,还不如不传。面对负面,束手无策,什么时候结束只能取决于受众什么时候放过他们。
比如理想汽车,2022年9月负面比例高达20%,特斯拉中国负面也有10%。而整个9月份,这30家汽车企业负面的评价值是4.29%。这几家企业的负面太多了。当然,我们还是看到了行业整体的进步,因为9月负面声量继8月环比下降22.76%之后,再度出现大幅下降,高达66.13%,说明9月全网汽车类舆情走势正向积极。所以,这些负面缠身的企业、高管,更应该深刻反思。
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是出现负面信息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受众?教育受众还是迎合受众?其实都不对,因为传统的“摆事实、讲道理”,在今天已经失去意义。应该怎么做?要在立场、态度和情绪方面实现情感共振、关系认同。这才是现在传播的沟通之道。
所以“晓之以理”永远不如“动之以情”,这是当下颠扑不灭的传播逻辑和全新的传播法则。
第四个误区,是传播没有任何章法可言,看不出传播重点、看不出传播思路、看不出传播规划,“王八拳乱打一气”。
最典型的,就是还在大量的通过发通稿来进行传播。都什么年代了?发通稿为什么越来越行不通了?首先是平台不允许。各个平台,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都不会再推送。大家注意最近微信,对于相同的内容甚至直接就给折叠了。
这里虽然表面看是企业发出的是什么样的稿子,其实反映的是企业和媒体的关系问题。跟原来不一样,汽车企业必须考虑与媒体的关系,到底是哪一种模式,是直接为受众生产内容,还是站在众多内容生产者的背后,提供基础的素材,提供服务与保障?
除了做好关键内容的引导之外,企业如何从内容生产的第一线退后一步,站在更多的内容生产者的背后,起到保障、服务、支撑、矫正、引导作用。谁先做到,谁就赢了。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是只能说有一定效果。这方面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在这些误区的作用下,只能造成公关传播做的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也希望那些企业,能够多看看四度传播研究院的相关数据™(SAC),了解一下行业的发展趋势,别再闭门造车自嗨了。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