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各大移动支付平台相继推出延迟到账服务,似乎为避免遭遇电信诈骗提供了一份“后悔药”。近日有读者反映,虽然选择了延迟到账,但依然未能避免被骗。在一些支付平台,延迟到账功能并不能实现撤销交易,一旦被骗选择转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9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延迟到账服务被一些人看作是免遭电信诈骗的“后悔药”,现在却发现选择了延迟到账,钱款依然会进入对方账户,只是延迟一段时间而已,于是乎“摆设”“害人”的骂声一片。
实际上,这是没有全面看清延迟到账服务的功能——“延迟到账”并不等于“撤销交易”。
例如,微信支付的“好友转账”功能目前支持实时到账、2小时到账、24小时到账三种入账模式,而备注中明确表示,“转账支付成功后不支持撤销。若好友24小时内未确认收款或对方将资金退回,转账资金将会原路退回”。“支付宝”目前的延迟到账功能也仅能延长到账时间,客服无法进行取消撤回,所以我们在日常使用支付宝时,都会跳出“钱款会划到对方账户,是否确定”的提示语。
显而易见,可“延迟到账”却无法“撤销交易”,这是明言在先的。
那为何不少人把延迟到账服务看成“后悔药”呢?缘于对相关法规政策一知半解。去年底,为了遏制电信诈骗,我国出台银行账户管理新规:用ATM(自助柜员机)转账,24小时后才能到账,这是给转款人一个缓冲的时间,犯罪嫌疑人无法立刻取款,如对转账存疑,事主可在24小时内撤销,可以有效粉碎诈骗分子的阴谋,新规使公民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但请注意,这里指的是银行ATM(自助柜员机)转账,而不是移动支付平台,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其权限是不能随意“撤销交易”的。
现在反映情况的网友,多是从网上看到微信转账有延迟到账这个功能,而相似“攻略”众多。其实,一些人迷信网络上的所谓“攻略”,致使有的错误到处流传,而写攻略者要么自己粗心大意,张冠李戴;要么彼此复制粘贴,以讹传讹;甚至还有个别不良之人,故意设置陷阱,等君入瓮。
从更深层次看,转账付款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履行约定的一部分。私人往来款也好,商业交易也罢,双方都要遵守约定或履行合同,倘若一笔付款随随便便就可以撤销,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更可能成为诈骗分子新骗局的依托。
一言以蔽之,支付平台延迟到账服务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假如不小心转错了账,与对方沟通后通知对方不必“确认”,则钱款可原路返回;假如发现上当受骗,就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由公安机关要求支付平台停止支付或寻踪追回。
因此,看待转账“延迟到账”须有契约思维,切莫人云亦云,一味吐槽。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原则,需要合同双方共同遵守。一方面,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电信部门、网络平台要出台切实有效的预防、鉴别措施,遏制电信诈骗的源头,给民众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公民个人也要提高警惕,多多学习网络新形势下的政策法规及金融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加强防范意识。各方合力,未雨绸缪,才能全面筑牢安全屏障——这才是遏制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的利器。
(燕赵都市报 斯涵涵)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