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我们这几年经常碰到的一个话题,很多人把“内卷”的原因归结到人口数量的多少,或者经济发展程度上。其实,内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而是文化守旧和思想的单一保守。
为什么会造成“内卷”?因为极多人要以相同的方式、相同的思维去做相同的事,预期达成相同的目标。
先说说文化守旧:我们日常生活中,高考、公务员考试、考研等等是内卷的一个典型——极多的人通过这几种考试来确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学而优则仕”这种文化思维在中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
“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是两千年以前的思维,那时的知识分子比例极低,文盲是普遍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现实情况下,什么人可以做官办事?当然是能读文写字的知识分子了!所以,当时的“学而优则仕”是有现实意义的,而且也是极为妥帖的做法。但是,到了今天,文盲的比例已经极低,绝大多数人的眼界见识都远远超过了古人,还要用“学而优则仕”这样的古语来指导现实,不但“结结实实”地错了地方,还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尴尬局面。
——既然大多数人对于学业和成长,都只承认高考、公考、研考这一个路数,那就一定要考出一个好成绩,不论孩子的天分是不是在学习上。音乐家?美术家?发明家?。。。拜托,起码的考试成绩是需要的,一个正经的学还是要上的,否则,你今后很难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动不动还要被进行“学历调侃”。。。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现在也有不少人才较早辍学,最后也不成功了吗?那你好好看看这个“成功”的比例;还有,这些人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得到某些“证明”和“证书”,要多费多少周折、跑破多少双鞋。。。 。。。)
守旧的思想,会让社会陷入泥潭
再说说思想保守单一: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思想特点是:刻意追求思想和行为方式的相似性、统一性——大家都喜欢向群体靠拢,只要有人说了难以理解的话、做了有悖常理的事,收到的,要么是群嘲群喷,要么就是盖帽子、抡棍子。极多人以刻意迎合和群体的一致性,来彰显自己的思想“纯正”和“纯粹”。
在这种对“新鲜”、“新奇”的思想和做法高度不宽容的社会条件下,新的思潮经常被扼*在摇篮里,新的文化趋势经常被贴上异类的标签。从而导致的,就是思想上的继续守旧,和文化探索活动被戴上镣铐。
结果显而易见:大多数人对于事物的评价尺度绝对单一,极多人追求的成就、成果高度一致——不内卷才怪!
内卷在实际社会工作上的体现有的人要说:你仅仅是说了内卷在学生求学阶段的现状,其实到了实际工作中,你说的文化和思想因素就不起作用了。
其实,作用更大。
所谓的“体面”的工作,仅仅一部人适合
你可以问问现在的成年人:什么样的工作最好?其实不用想,就知道大多数人会有什么回答——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音乐家,,,还有一些人一直在为之奋斗,但嘴上却不说的—从政。当然,这些都是所谓的“体面”的职业,所以,为了这个“体面”,大家都从小抓起。故而,内卷从小开始,并伴随一个人的始终,并扩展到整个社会。
内卷?因为人比人太严重
人的天赋、喜好有千千万万,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也是千差万别,难道,大多数人都能匹配这些“耳熟能详”的、“体面”的职业吗?
——为什么不能是发明家?为什么不能是跑酷专家?为什么不能是游戏(和电竞)专家?为什么不能是飞镖高手?为什么不能是旅行、探险家?为什么不能是泥塑大师?为什么不能是为个人提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专家?。。。 。。。
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不能是目前还不能称之为“职业”的职业?
如果职业的领域扩宽了,就会给大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不同类型的服务,又能衍生出千变万化的需求——服务的拓宽和需求的拓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整个社会呈现出万业俱兴的局面,那么,距离“各尽所能”特征的社会高级形态、高级文明等级,就会越来越近!
——但是,如果大家秉持的文化都是守旧的,思想都是保守统一的,那对于新的事物、新的职业形态,又能有多大的接纳程度呢?
现实终归是现实,我们仍在“高度相似”的社会氛围中“生存”——大家的思想都太相近、相似了。而在相近、相似的领域,想取得大多数人都想要的“成功”,那就在残酷的竞争中*出一条血路——拼出个“出人头地”。那么,就在内卷中生,在内卷中长,在内卷中告别。
结论和呼吁:内卷,主要还是由于文化守旧和思想的单一保守造成的,和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大。如果不让思想放飞,不接受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多样性,不承认文化和思想领域多样性的必然性,那,内卷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掷地有声的八个字,只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才能促成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和全社会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要正视过去,拥抱未来!——如果做到了,所谓的“内卷”,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