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刺激了远程办公、线上交互式沟通渠道的需求,让整个视频会议系统的业界生存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何很多在前疫情时代专做远程会议开发的生产商和经营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后未能占据潮头,而被腾讯会议、钉钉、zoom、Webex、Teams、等逐渐收拢、整合了绝大部分用户群,且在用户选择“二次趋同化”之后,形成了几大巨头分割占有视频会议市场的局面?
其实就在疫情成为关键热词的一个月前(12月下旬),全球权威第三方分析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正式发布了《中国网络会议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好视通连续3年(2016、2017、2018)蝉联中国云视频会议市场占有率第一。然而,该品牌连同在疫前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10-15%的好会通在汹涌的2020远程视频会议浪潮中的存在感大幅降低了。
这种现象看起来有些离奇,仔细分析,却又不那么蹊跷。我们不妨拿口罩行业做一个类比,无论在国内还是欧洲,疫情爆发之前,口罩的医用、民用品市场都被一些“散户”品牌有序占据,正所谓润物细无声,除非极其特殊的群体,大家平时不怎么留心注意这个行业的业态。疫情的凶猛,对口罩的需求量猛增却把相当多的“前浪”资深商家拍在了沙滩上。在4月份德国疫情最严重的时期,满大街印有Benz、BMW商标的口罩居然成了主流配置,这就和同时段上海满大街的BYD口罩如出一辙。
依靠着完整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和高素质的车间流水线工人,汽车厂商无缝衔接改行做口罩,瞬间吊打专做口罩的百年老店,除了产能这个刚需因素之外,也是因为这个行业很有特色的、丰满的生态圈保证了特殊时段的有序合理转型。
阿里系的钉钉、企鹅系的腾讯会议在短时间内就鲸吞了国内的视频会议市场,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下文中我们还会提到这一点。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视频会议系统哪家强阶段。小黑亲测和体验国内外不同类型、版本的远程会议系统版本,褚小怀大,汲深绠短,奢望能谈出点内容。
钉钉会议2014年诞生的钉钉已经过了六周岁的生日,从呱呱坠地到蹒跚起步,钉钉从一开始的较为单一的提供纯粹专属于办公的社交场域,到如今的一整套在线办公市场应用,加快了从“企业钉钉”到“全民钉钉”的步伐。
哪怕是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钉钉的新手,一开始也会被其强大的“办公属性”震撼到,它把信息已读功能嵌入了钉钉会议之中,可以随时随地呼叫团队成员,而且流程化特点鲜明。所以你用钉钉进行线上课程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觉会“幻化”为一种企业般的上下级关系。总结一下测试的体验:
1.可以预约开会,应用内提醒;
2.录制会议内容的选择比较丰富,会自动生成音频和视频两份文件,当然前提必须依靠客户有较强的储存空间。
但小黑在测试最新版的5.0.16版的时候,还是发现了几个问题。
1. 美颜功能时有时无,或者并不明显;
2. 共享窗口界面操作极为繁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 共享界面的测试状况不如预想中良好
我们只能推测,钉钉遵照了“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如无需要,勿增实体”,钉钉视频本来就是钉钉公文包的一部分,强化共享窗口也许被算作一种重复性建设。
3. PC端vs移动端,小黑拿着手机走出15厘米的实体墙外之后,当手机信号从满格变成两格,那么钉钉会议只能通过音频进行了,因为图像基本上已经卡成了PPT。
4. 这应该是测试过程中最有趣的一个发现。会议的主持人和发起人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强制参会方静音,即除主持人之外的其他人均可手动取消静音。这很“民主”,但会议和课堂进程会出现潜在的“意外之喜”。
5. 这也是让小黑比较意外的——售后服务。如果钉钉会议出了问题怎么办?找客服?很遗憾的是,貌似从2月1日起,钉钉会议就停止了人工电话服务,给出的理由是“保证沟通质量”。小黑推断,爆棚式的用户量的增加让之前极为有限的人工客服数量不堪其扰,索性一律改为线上答问。但是线上答问首先还是以机器人的方式,才能选择切换到人工问答环节,所以小黑经过了两道程序,也许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截至发稿时,钉钉客服的小姐姐突然打电话过来问昨天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让小黑颇感意外,亡羊补牢,还是很值得点赞的。
腾讯会议和钉钉会议的历史比,腾讯会议绝对算个小弟了,现在才半岁多。但是疫情到来之后,一个月内腾讯会议的最大连接人数就已经和老牌的钉钉持平,靠的是什么?从根本上讲,就是腾讯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平台网和生态链,让巨量的微信用户可以免去注册的烦恼,一键即可进入腾讯会议中。
▲ 腾讯会议付费版,100人会议规模一年价格为5898元
腾讯会议的初感体验有两点特别值得总结:
1.极为突出的美颜功能;
▲ 腾讯视频美颜测试效果相当良好
2. 虚化背景,这可以保护参会人员的隐私需求。比如,你可以一边坐在马桶上如厕一边参加会议而不会感到很尴尬;
3. 可以在会议期间发表情和文字,满足了很多用户的互动性;
4. 非会议主持人被静音,无权取消被静音的限制,换言之,主持人的发言和维持会场秩序的权限更大,更适合课堂学习。
但腾讯会议被广为诟病的录屏功能确实拉胯,如果不能顺利录屏和回放,则会给上课的学生造成很多“复盘”的不便。
腾讯会议的客服也同样是高度虚拟化的,而且申诉途径更加复杂和不接地气,找到人工客服的概率可以用极低来形容。
粗略对比完国内两巨头之后,对需要跨国远程沟通的用户而言,则会进入到另一个场域。在国际赛场上,以Zoom、Teams和Webex为首的几家也*得火热。
Zoom如果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看,对zoom的介绍应该排在webex之后,不仅因为Webex它算得上是在线远程会议的鼻祖,也是因为Zoom的创始人就是从Webex出来的——袁征(Eric Yuan)。袁征不满足于Webex的裹足不前,2011年跳出来组建了Zoom这个以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远程会议软件服务平台。一个华人设计师,在“资本主义天堂”的美国玩出了Zoom,让它兼有东西方的“肉体与灵魂”。
所以当我们在使用zoom的时候,和钉钉、腾讯视频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Zoom专业版和普通版的差异绝对大过后两者。免费版的Zoom提供最多100位参与者的免费视频会议,时间限制为40分钟(群组会议)。只有付费订阅才能获取更高阶的功能,比如免费版默认走美国线路,只有付费才能避免产生更多的网络问题,而且为了本土化进一步拓展和规避某些数据传输带来的隐私问题,目前只有国际版可以直接接入Zoom的全球站点。
那么,Zoom的用户体验到底如何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再问两个问题:
1.你花没花钱?花了多少钱使用了什么档次的Zoom?
2.你用的是Zoom国内版还是国际版?
Zoom国内版10方,代理商官方价格是每年3800元,而且如果参与视频会议者都在国内,那么国际版和国内版的差距貌似不是太大,但如果是跨国会议,一个能直接就近接入 Zoom 原厂站点的国际版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小黑亲身体验测试,和远在巴黎的文明对话研究所主席对话过程中,双方的网络环境都非常好,但依然无法做到一边会话一边录屏,而且参会的一方如果声卡等硬件装置有问题,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声音忽大忽小)。
Webex一招鲜,争取能吃半边天,这就是Webex。当年袁征从webex跳出的一大原因,就是吐槽思科过于执著某一方面、某一角度而忽视了全局(bigger picture)。在思科发布的Webex服务器推介文件中,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security”和“Protection”(安全与保护),私有云与稳定的传输环境是webex的主打亮色。在此仅举一例,在众多的远程视频会议软件中,webex是唯一一个支持720p高画质视频传输的,而且可以保证同时开25个摄像头同时连接入会,如下图:
Teams除了Zoom、思科的Webex之外,我们还还无法忽视微软旗下的同类型产品Teams。前面提到,阿里系和腾讯系靠自身打造的生态圈很快以后起之秀的身份成为老大,但微软作为IT界的巨头,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无疑落后了很多。
如果你没有一个微软的账号,那等待你的将是较为繁琐的注册程序。当你注册完之后,准备和小伙伴一起体验微软的“高大上”的时候,等待你的可能是一盆冷水。
▲ 如果连续出现邀请错误,会让潜在的teams用户失去信心
这个情景,让我们想起当年同样是微软旗下的聊天软件MSN,它曾在2004年左右充满了雄心壮志,试图和腾讯的QQ一比高下,网络老油条们都知道MSN最后是如何收场的,长期漠视中国互联网用户体验,微软显然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了,在这个行业的角力搏*和博弈中,说team是个完全的旁观者有些夸张,但注定无法成为主角,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安全的。
余论 用户的选择与忠诚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全民共识的大格局下,国内外各款远程会议系统将会在疫后的新一轮厮*中重新寻找自身定位,四月下旬以来Zoom爆出数据加密丑闻,让其在纽约、台湾包括“五眼联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霎时间被禁,这无疑给腾讯视频、钉钉的海外拓展环节敲响警钟(可参照“抖音”与“Tiktok”这两个概念)。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的企业、学校和社区和各类视频会议软件有了亲密接触,这是突然的,也是偶然的。小黑在线下走访调研上海黄浦、徐汇、长宁三个舞蹈培训机构时,无不发现线上模式的选择也同样有强烈的偶然因素,所以说,如果万幸神州大地不再有第二波大规模疫情,那么讨论用户选择视频会议软件忠诚度的基准就变得很薄弱了。
无论如何,这一批风头正劲的视频会议系统绝非仅仅遵循了“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发展逻辑,后疫情时代他们面临的挑战也许会更多,从疫情“战时”状态顺滑衔接到“非战时”的正常生活状态的过程中,哪一家会再次脱颖而出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