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在言语题目中的运用
本次讲解一个知识点,即对策,会讲解对策在不同题型中的具体运用,
包括中心理解题、词句填空题、接语选择题以及逻辑填空题,且会详细列出对策
在这几种题型中的不同考法,老师会按照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注意】
本节所要讲解的题目整体不难,属于偏中等的水平,中心理解题的例 5、
例 6 正确率较低,语句填空题的例 3 较难,逻辑填空题的例 1、例 3 难度略高,
老师对大家正确率的要求,希望是达到 75%以上,即错四道题以内,如果大家仅
错了 1-2个,说明对策的知识点把握得较好,如果错得较多,听课时要分析自己
错误的原因,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一、中心理解题中的"对策"
【注意】对策在中心理解题考查较多、考频最高,首先讲解第一种考法,即
文段直接提对策,如果文段直接提及对策,无需过于担心,正确答案往往是对策,
抓住对策直接对应正确答案即可。
(一)文段提对策
例 1(2020安徽选调)古代史籍中没有真正的匈奴史,只有汉匈关系史。全
部的匈奴历史,应包括匈奴在各个发展阶段及其在各个地域的表现,这才是匈奴
的整体史。如果只讲与中原对应的内容,那不是匈奴史,而是中原史的一部分。
我们应复原每个北方民族的历史完整性,也就是要寻找他们的主体性。而当我们
确认其主体性的时候,在地理上,他们生存活动的地域便不再是"边地",而是
一个个不同的亚洲人文"中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作为中原史的一部分的匈奴史是残缺的
B.包含关系史的历史才是一个民族的整体史
C.亚洲人文中心是北方民族生存活动的地域
D.应通过确认北方民族的主体性,复原其历史的完整性
【解析】1.问"意在说明",表明为中心理解题。"古代史籍中没有„„一部
分"论述匈奴史不完整,只有和中原的关系完整才是好的,但此处提及不完整,
为提出问题。"我们应复原„„的主体性"的"应"类似于"应该、需要、必须",
为对策标志词,此处为提出对策,"也就是要"进行同义替换,"要"提出对策,
即寻找主体性。
"而当我们„„'中心'"对策提出要确定主体性,此处提及有了主体性后
不再是"边地",而是中心,说明采取了这一对策后变好了。文段为"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提及对策的好处、意义"的结构,问题、好处和意义非重点,重点为
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应 D项,是对文段的中心句进行同义替换。
A 项:"残缺"说明不好,为问题,文段已经直接提出对策,问题非重点,
排除。
B项:本身表述没问题,但为了让其变得完整,拥有整体史需要确认主体性,
这样才能变得完整,与 D项相比,B项表述得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属于表述不
明确,排除。
C 项:"亚洲人文中心"对应文段"而是一个个不同的亚洲人文'中心'",
为好处、意义,非重点,排除。【选 D】
【注意】B 项属于表述不明确的选项,如果有两个选项对比/PK,有一个选
项表述得不清楚、不直接,要优选表述明确的选项,表述不明确的选项是考试中
常见的"坑"。
例 2(2020江苏 A)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在
此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应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
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
理上相邻的省份或城市,最佳的发展模式也不是大家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而是
应该各自有分工。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不同地理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B.地理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特色
C.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D.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解析】2.问"重在强调",表明为中心理解题。首句"一个国家„„分配"
通过"应该"提出国家如何发展的对策,"对区域„„的概念"的"应"对区域
发展提出对策,即开篇给出两个对策,但无法判断出哪一个对策是重点,继续阅
读。"不同的地方„„自有分工"围绕的话题为"区域发展",意味着整个文段围
绕的话题为区域地方应该如何发展。
开篇提出对策,对策提及要有比较优势,即甲和乙相比,甲应该有自己的优
势所在,后文提及不同的地理条件大家不一样,相同的地理条件大家也应该是各
自分工,通过地理条件相同、地理条件不同两个侧面,解释说明无论地理条件是
否相同大家应该有自己的东西,即具有比较优势。文段结构为"提出对策-两方
面进行解释说明"的结构,解释说明非重点,需要把握对策,即区域经济发展应
该建立比较优势,对应 C项,"应"为对策表述,"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为"应
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的同义替换。
后文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A 项"不同地理条件"指地理条件不同,
对应"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B 项"地理相邻"指条件
相同、地理相邻的城市,对应"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理上相邻的省
份或城市",均为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非重点,且文段前面论述地理条件有差异,
后面论述地理条件相同,本身是两个不同的角度,A、B 项分别仅针对其中的一
个,表述片面,均排除。
D项:(1)"最佳发展模式"属于解释的内容;(2)"最佳发展模式"本身表
述片面;(3)选项没有 C 项提及的"比较优势"更为直接,表述不明确,排除。
【选 C】
【注意】如果有同学选择 A、B 项(特别是选择了 A 项)说明略微粗心,如
果文段出现并列表述(顿号、分号、"也"连接的内容,或者从几个不同的方面
进行论述)时,出题人喜欢"挖"表述片面的"坑"。
例 3(2019四川下)土地流转有助于调动农民务农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明显加快。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并非
完全正相关。规模经营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对较高,但他们在耕种大面积土地
时,很难像小户一样实现精耕细作,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因
此,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如果任由土地大面积流转,
经营规模是变得可观了,单产却没像预期那样增加,这种流转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土地的流转规模应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
B.对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C.土地流转应引导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
D.土地流转面积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弊大于利
【解析】3."土地流转„„明显加快"中"调动„„积极性""提高„„能
力""促进""增收""明显加快"论述土地流转好,"但我们„„亏损"的"但"
表转折,转折后可能提及不好的方面,"问题"说明出现问题,转折后提出问题。
"因此,土地流转„„有个度"中"因此"出现在文段结尾,起到总结前文、
得出结论的作用,故文段为"分-总"结构,此处为"不是„„而是„„"的句
式,重点在"而是"后的内容,"而是要有个度"的"要"类似于"需要、必须",
为对策表述,此处提出对策,即规模需要有个度。"如果„„意义呢"论述只顾
大面积,那么这件事没有意义,相当于反面论证,强调不要求大、求多,需要有
个度。
文段的行文脉络为通过"因此"总结前文,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通过"要"
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最后进行反面论证,依然论证对策,故文段的重点为对策,
即土地流转规模应该有个度,对应 C 项,"合理"指度,说明应该合理一些,并
非越大越好,为文段的同义替换。
A 项:"单产"指希望达到的一个效果、目的,文段明确表述规模应该有个
度,因为太大了单产无法达到,故要达到单产这一效果应该有个度,效果、目的
非重点,重点为对策,排除。
B 项:"误区"指认识存在错误的地方,为不好的方面、存在问题,问题非
重点,排除。
D 项:"弊大于利"为无中生有、无关对比,文段未进行对比,且即便有的
同学未关注到无关对比,"弊大于利"强调弊端、问题,与对策相比,问题非重
点,排除。【选 C】
【注意】从目前的考情来看,无关对比是常见的"坑",如果选项中出现"„„
比„„更„„""„„优于/劣于„„""„„大于„„"这些对比表述时,大部
分情况下是错误的,大家要慎选。
(二)文段提问题
【注意】希望大家能够做对前三道题,因为不难,文段本身已经给出对策,
找出对策即可。接下来讲解第二类型,即文段没有对策,仅提出问题。如果文段
仅有问题,从考情而言,对策往往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中,依托于这一考情,
对于这种题型大家可以优先关注对策,是否选择对策有一个标准,如果对策能够
解决问题、具有针对性,可以放心、大胆选择,因为对策更加重要;如果对策是
无中生有、与问题无关的,此时需要排除这一对策,在其他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例 4(2019青海)作为一款有着网红属性的食品,港荣蒸蛋糕在广告宣传上
重金投入,用曝光度和流量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这种营销路径现在相当常见,
一些实体店销售的网红产品甚至专门雇人排队,来制造广受欢迎的火爆效果。但
正如港荣蒸蛋糕频现食品安全问题所显示的,将过多精力投入到营销策略中,而
在产品质量的基础性环节投入不足,无疑是本末倒置。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曝光度和流量来建立品牌效应成为网红食品最流行的营销路径
B.网红食品只要把好质量关,就能建立品牌效应
C.网红食品不能只讲营销而忽视产品质量
D.打造网红食品品牌须从多角度发力
【解析】4.本题较为简单。"作为一款„„火爆效果"论述港荣蒸蛋糕通过
营销方式采取相应的做法。"但正如„„本末倒置"的"但"表转折,重点关注
转折后的内容,"问题""本末倒置"提出问题,论述注重营销,对于质量不关注,
问题为不关注质量,此时可以关注选项中是否有对策能够解决题干中的问题,对
应 C项,不忽视说明需要关注质量。
B项:有的同学认为该项表述更加明确,但选项的表述"只要„„就能„„"
表述过于绝对,比如:龙哥不敢随便说只要大家听了自己的课都能上岸,因为表
述过于绝对,表述绝对的选项不能选,排除。
A项:"营销路径"为转折前的内容,排除。
D 项:"多角度发力"文段未提及多个角度,未提及一要营销,二要质量,
三要„„,四要„„,且题*问题为"质量",对策应该提及从质量方面入手,
但选项未提及,对策不万能,需要把握有针对性的对策,文段的问题为"质量",
但选项未提及与"质量"有关的内容,排除。【选 C】
例 5(2020国考)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是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对可能存在
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发出预警的一项制度。它之所以被一些国家广泛采用,是因
为一方面能降低监管部门信息获取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倒逼企业
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进行风险控制。这项制度已引进我国多年,并体现在相关法
律法规以及行动规划中。但在实践中,区域分割、部门分治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没有形成高效的地方联动、部门合力,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缺少整体效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制度仍有待完善
B.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有重要价值
C.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
D.多方合作是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解析】5.本题的正确率不高,为 56%,易错项为 A 项。问"意在强调",
说明为中心理解题。"食品药品„„制度"的"是"说明为下定义,在中心理解
题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出话题,提及追溯体系。"它之所以„„风险控制"的"一
方面„„另一方面„„"论述追溯体系好。
"这项制度„„规划中"论述法律中已经有了,且纳入了一个规划,依然论
述追溯体系很不错、很好。"但在实践中„„整体效果"的"但"表转折,转折
后是重点,需要重点关注,此处提出问题,把握转折后的问题,即分割、分治、
不联动、不合力、不整体,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多方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
键,对应 D项。
A 项:有的同学认为"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为主题词,故误选了 A 项,
即便将"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理解为主题词,但选项提及"制度仍有待完善",
说明制度本身欠缺、不好,文段在"但"之前提及这一制度,未谈及这一制度不
好、不完善,文段反而一直表扬这一体系如何好、如何棒,且当大家觉得"食品
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为主题词时,文段"但"之前提及这一制度、这一体系,"但"
之后提及实践,"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这一话题是在转折前提及的,并非主
题词,文段首先提及有一个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很好,通过"但"
这一转折词提及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是食品药品安全,先提
及体系好,有一个好制度、好理论,但实践中出现问题,即分割、不合作,问题
并非体制、体系、制度,而是实践出现了问题,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能够解决这
一问题只有 D项,大家一定要找准问题,排除。
B项:"重要价值"为好的方面,是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 项:"加强„„监管"为对策,但文段的问题并非无人监管,而是实践中
大家不合作,与监管无关,这一对策无中生有,排除。【选 D】
【注意】选择 A项的同学分析文段脉络时,一定要找准问题,针对问题提出
对策,这才是关键所在。
例 6(2019重庆法检)温湿度的控制是美术馆展陈、藏品库房环境管理的最
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美术馆很难做到恒温恒湿;改革开放以来,展陈
区全场域恒温恒湿的新建美术馆则越来越多。但许多美术馆还是严格局限于画库
和固定陈列室,临展厅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显得相对薄弱。一些美术馆
采用封闭式玻璃画框,将作品置于玻璃框内或展墙外加置玻璃空间。这些与展陈
功能合一的装置虽然让作品得到一定保护,但也只是防尘、防污和防触摸。虽然
有些馆在展墙外加建的玻璃空间确实能够达到和保持标准温湿度,但因空间高度
和宽度的限制,大作品和超大作品无法置于其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尚存在一些问题
B.我国美术馆普遍缺乏专业展陈设备
C.标准展陈设备的普及不应局限于部分区域
D.我国美术馆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解析】6.本题正确率较低,仅为 48.8%,易错项为 C、D 项,有的同学可
能认为文段提及问题,应该选择对策,有的同学认为 C 项"不应"、D 项"水平
仍有待提高"均为对策表述,如果文段存在问题,优先关注对策这是正确的,但
大家如果只优先选择对策,而忘记了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对策,会导致大家掉
"坑"。
首句"温湿度的„„最重要环节"的"最重要"为程度词,强调一件事,即
要控制温湿度。"改革开放„„越来越多"论述恒温恒湿变多了,是好的方面。
"但许多„„薄弱"的"但"说明之后要提及问题,是不好的方面,论述仅局限
于一个部分,其他部分薄弱,"薄弱"为提出问题。
"一些„„玻璃空间""采用"提出对策,论述加一些玻璃画框。"这些„„
防触摸"的"但"表转折,意味着现在需要解决温湿度的问题,但盖上玻璃画框
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仅是防尘、防污和防触摸。"虽然有些„„置于其中"
为"虽然„„但„„"的句式,重点关注"但"之后的内容,论述无法解决大作
品、超大作品的问题。
本题的脉络较为复杂,转折后正常的提出问题,然后提及对策,一般的题目
可能在对策处就结束了,即强调对策,本题难在后文针对前面的对策,提及两个
转折,强调对策解决不了问题,文段的问题是温湿度薄弱,然后提出一个对策,
但对策无法解决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温湿度,C、D 项均未提及"温湿
度",排除。
A项"存在一些问题"、B项"缺乏专业展陈设备"均为问题,当对策无法选
择时,需要选择问题表述,整个文段论述温湿度方面存在问题,对应 A 项。【选
A】
【注意】文段脉络并非简单的"提出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而是提及对
策后,进一步针对对策提出这一对策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属于提出问题,要把握
文段中的问题,大家可能仅看到对策,但忽略了准确抓住问题、要对问题提出针
对性的对策。故选择 B、C、D 项的同学没有抓住问题或没有抓住文段的主题词,
这道题值得大家研究,从正确率或文段的选项设置而言,是质量高且正确率较低
的题目,值得大家研究第二遍。
(三)特殊考法(直接找问题)
【注意】前六道题均问及中心,需要寻找中心内容,目前有的题目不直接考
查中心,直接问及"问题"。
例 7(2020 国考)不论是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 19 世纪欧洲文学,还是以鲁
迅为先导的中国现代文学,多半高擎现实主义大旗开垦生活,塑造典型。新时期
以来的文学创作,基本也都坚守现实主义立场,比较善于揭露、针砭生活中的负
面客观真实,这是完全必要且非常宝贵的。然而,部分小说缺乏对生活中积极因
素和正面形象的塑造,缺少对正面价值和情感的呼吁。其实,现实主义创作以人
道主义思想为武器,不仅注重剖析社会的阴暗面,也应注重展示生活的亮点;不
仅看重批判社会阴暗面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也更看重作家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和同
情。
这段文字主要批评了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哪个方面的问题?
A.典型人物的塑造过于刻板单一
B.作家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C.缺乏对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
D.部分小说存在消极负面的倾向
【解析】7.问"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哪个方面的问题"说明需要找问题。
"新时期以来„„非常宝贵的"提及"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必要""宝贵"
论述好的方面,但本题需要寻找问题。
"然而,部分„„呼吁"的"然而"表转折,可能要出现答案,论述问题是
对于正面、积极的东西是缺少的,意味着关注负面消极的内容。"其实,现实主
义„„同情"的"其实"表转折,提出对策,无需关注对策,因为本题需要寻找
问题,准确把握问题,即缺少对于正面、积极的关注,存在消极、负面的内容,
对应 D项。
A项"刻板单一"、C项"传统的继承"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 项:为"坑",有的同学认为题干问及问题,可以通过后文的对策反推问
题,这一思路是没问题的,但文段对策提及不仅要关注阴暗面,也要关注生活的
亮点,关注关怀和同情,即别总关注不好的,需要关注亮点,说明要看好的,问
题是不看好的、而是看不好的,而该项并未提及这一问题,如果将 B项改为"缺
乏对于现实生活积极、正面的关注",可以选择,故大家要看准问题所在,排除。
【选 D】
例 8(2018 浙江)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
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刻薄的话语、一次不公
平的对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有诲人不倦的
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正如一些教育界人
士的疾呼,许多教师不缺知识,不缺方法,缺的是爱心,缺的是责任心。今天的
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回到人本身、关注人的成长。
作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没有以人为本
B.没有因材施教
C.方法简单粗暴
D.在公平方面有欠缺
【解析】8.题干"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问及问题。"陶行知先生„„
温度的"均论述问题,"正如„„责任心"均为问题,本题问及主要问题,但仅
看前面的内容无法确定主要问题。后文"今天的教育„„成长"的"需要"提出
对策,此时可以借助对策,对策强调要关注人的方面、回到人的本身,故主要问
题是没有关注人、没有回到人本身,锁定 A项。
B 项:"因材施教"指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即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文段
未提及,排除。
C项:文段提及"不缺方法",说明方法方面没有问题,排除。
D 项:"公平"表述片面,因为文段表述为"如果没有立德树人的仁心、没
有诲人不倦的耐心、没有有教无类的公心",故如果文段是并列表述,出题人可
能"挖"表述片面的"坑",排除。【选 A】
【注意】
1.文段类型:
(1)文段提对策:文段有对策的话,抓住对策即可,一般是两种方式。
①直接提对策:通过标志词。
a需要、必须、应该、应当、亟须、亟待。
b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
c关键、前提、基础、保障。
d倡导、建议、呼吁„„ 做法。
e要领在于、负有„„的义务、根本之策、一剂良方。
②反面论证提对策:前面有问题,后文通过"如果/倘若/一旦„„ 不好的
结果"这一反面论证提对策,这一方式在新题中考查较少。
(2)文段提问题:对策为重点,优先考虑对策,但一定要保证对策的针对
性,大家要找准问题,找不准问题会直接掉在对策的"坑"中。
(3)特殊考法:提问方式直接找问题。目标明确直接在文段中寻找问题即
可,如果不太好寻找问题时,文段有对策可以借助对策。
2.小贴士:适用于其他所有的中心理解题,且为常见的"坑",大家要做好
积累。
(1)对策不万能,看到对策别冲动。
21
(2)文段有并列表述,表述片面是常见坑。
(3)两个选项对比,优选表述明确的选项。
(4)无关对比为常见的"坑",看到要慎选。
3.中心理解题为基础,如果掌握了中心理解题,对于后面所要讲解的其他题
型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二、语句填空题中的"对策"
例 1(2019联考)在今天的社会文化实践中,我们更要关注当下的传统文化
热是否真正触及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实质,是否真正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一般而言,文化的形式要自觉为文化的内容服务,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内容,尤其
是忽略了对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的追求,就必然会走入歧途,背离我们弘扬传统
文化的初衷。文化是活的,不能做简单的固化处理,更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对
其内涵的传承。鉴于此,我们必须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变过于强调传统文化的符号性的做法
B.注意纠正传统文化弘扬中的形式化倾向
C.以实用心态凸显传统文化的工具性价值
D.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来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1.横线在文段结尾,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必须"表明横线处要
填入对策,选项"改变""纠正""凸显""借助"表明是具体的对策,阅读前文
找对策。"要"提出对策,强调内容重要,"如果„„初衷"依然强调要重视内容
和精神。"文化„„传承"强调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内涵,对应 B 项"纠正
传统文化弘扬中的形式化倾向",是文段对策的同义替换。
C项"实用心态"、D项"现代电子技术"文段均未提及,排除。
A项:"符号性"类似"贴标签",比如:大家提及富二代标签就是花钱大手
大脚,提到 IT,就是比较老实,不爱说话,提到妈妈就想到比较唠叨,而文段
未提及贴标签,仅强调形式内容要注重哪一个,排除。【选 B】
例 2(2018山东)农业危机根本上也是资源危机,关键是土地资源。我们总
希望自己的住房大一点,然而,土地是有存量没有增量的要素,人类的需求却是
没有止境的。所以,更多的农业用地被工业侵占,更多的农村土地被城市侵占,
农业危机的根源就在这里。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进入所谓后现代社会了,
已经没有改弦更张的可能了。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我们应该把为数不多的土地做成高附加值的东西
B.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过度消耗资源的产业体系 5
C.我们要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D.这就提醒我们: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在产业升级中要保护好农田
【解析】2.横线在结尾,对前文进行总结。由 A项"应该",B项"做",C、
D项"要"可知,横线处要填入对策表述,阅读前文,如果有具体对策直接填入
即可。开篇通过"关键"强调土地方面,"我们希望„„这里"中"根源"为程
度词,强调根源是农村土地被侵占。后文阐述发达国家已经来不及,横线处应填
入我们应该做什么。文段没有直接对策,通过"农业危机的根源"提出问题,可
以抓住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文段提及农业土地出现问题,对应 D项"农田"。
A 项:文段强调农村的土地,"土地"范围扩大,且对策与文段意思相反,
排除。
B项"产业体系"、C项"生产和生活方式"均未提及"农村""土地",排除。
【选 D】
例 3(2018江苏)在制度性话语权的构建中,指数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
容。指数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易于理解和比较的衡量指标。当今世界,在国家
发展水平、治理能力方面有许多指数体系,但是这些指数体系很多是由西方国家
主导发布的。国际评级机构发布的这些指数有一定影响力,但这些指数多数都对
发展中国家不利。针对国际评级机构的歧视性评级,多数发展中国家会采取防御
性策略,对其要么强烈质疑,要么置之不理。但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应
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即 。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构建自己的指数体系
B.采取主动进攻性策略
C.颠覆既有的指数体系
D.改造国际性评级机构
【解析】3.横线在结尾,"即"表解释,对前文"应对方式"的具体解释,
"应对方式"本质是对策,要么找前文的直接对策,要么根据问题自己提对策。
开篇通过程度词"非常重要"强调"指数构建",后文继续介绍指数的重要性。
"但"表转折,"不利"为提出问题。
有同学认为前文有问题,其他国家是防御的,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故我
们要"主动",误选了 B 项,这样逻辑方面虽然没有问题,但忽略了考点,要提
对策,就要先知道问题。文段开篇介绍指数很重要,后文阐述指数对我国不利,
问题为"指数体系",故要针对"指数体系"提出对策。
B、D项均未提及主题词"指数",无法解决文段问题,排除。
文段对策前有修饰语"更加积极",对比 A、C项,A项"构建自己的"表述
更加契合文意,锁定 A项。
C 项:"颠覆"与"构建"相比没有很积极,且西方国家不能颠覆,选项的
表述与文段不契合,排除。【选 A】
【注意】小贴士:横线在尾句,若是其中的一个分句,除了总结前文外,还
要与分句内容衔接,不然就矛盾了。
三、接语选择题中的"对策"
【注意】接语选择题中的"对策":接语选择题比较简单,可以优先看尾句,
找核心话题,如果只有一个核心话题直接选择答案,如果不好确定,再借助前文。
例 1(2018 联考)近年来,众筹商业模式快速兴起,股权众筹、奖励型众筹、
捐赠性众筹等不同形式的众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2016 年一些中小
众筹平台却没有挺过"年关",众筹联盟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年底,平台下线或众筹业务下架的平台数量达 89 家,占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
量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众筹平台怎样做到"曲不断,人不散"
B.火热上线的众筹平台缘何遇冷下架
C.众筹市场的未来为什么不容乐观
D.众筹市场如何应对新的严峻挑战
【解析】1."但是"表转折,前文论述好,尾句论述众筹平台出问题了,核
心话题为"众筹平台"。
C、D项"众筹市场"与文段核心话题不匹配,均排除。
A项"怎样"即怎么做,为对策的具体论述,B项"缘何"即为何,为分析,
文段尾句提出问题,接下来的逻辑应先分析原因,再针对性提对策,故最可能先
论述 B项,再论述 A项,锁定 B项。【选 B】
例 2(2019江苏)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实际上建立了一种
科层制的节约能源监管模式,意味着节能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的确立。其特
色是将节能工作与地方政府的人事考核评价制度挂钩,目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为
推进地方开展节能工作,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而节能减排市场化则是充分赋予
节能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自主性,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A.如何有效实施节能减排市场化
B.为什么要实施节能减排市场化
C.如何有效推进节能目标责任制
D.人事考评如何与节能减排挂钩
【解析】2.问"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关注尾句。尾句论述节能减排市
场化很重要。
C项"目标责任制"、D项"人事考评"均未提及尾句话题,都是前文论述过
的话题,排除。
有同学认为 A 项"如何"、B 项"为什么"思路与上一题一样,接下来应先
分析原因,再具体论述,但文段尾句阐述节能减排市场化很重要,即解释为什么
要这么做,已经分析了原因,故接下来应直接论述怎么做,锁定 A 项,排除 B
项。【选 A】
例 3(2018浙江)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
式"等要求,说的是古人的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
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
A行车中的不文明行为
B中国古代的行车礼仪
C交通规则的演变过程
D汽车社会的基本特征
【解析】3.问"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相当于
告诉了结尾,问上面的文章论述什么,先看结尾强调内容,再按照一定逻辑看文
段论述什么。文段开篇论述古人行车驾驶的品德,后文"今天„„日益迫切"论
述现在要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特别着急,为对策表述,比如:老
师让大家多多总结,让大家举一反三,故前文可能论述问题,对应 A项"不文明
行为"。
B项:"古代的行车礼仪"对应文段首句,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不会再赘述,
排除。
C项"演变过程"、D项"基本特征"均与文段尾句对策无关,排除。【选 A】
【注意】
1.小贴士:提问方式耍花招,把握逻辑巧应对。
2.举一反三:假如本题提问方式为"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且本
题只有 A、B 项,此时选择 B 项,因为首句已经论述过,下文最不可能论述。比
如:2016年国考"再生细胞"的题目,提问方式就是"最不可能",这类题目多
选择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四、逻辑填空中的"对策"
例 1(2019山东)在网络书店的强有力竞争下,不少实体书店 ,而书
店的租金、人工等费用却在猛增。这时候通过装修店面,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实际上,与网络书店相比,实体书店能给人带来独特的体验,
那就是逛书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入不敷出 B.进退维谷
C.门可罗雀 D.万人空巷
【解析】1.方法一:横线后"却"表转折,转折后论述花得多,转折前应论
述赚得少。
B项"进退维谷"指进退都是山谷,即进退两难,与花得多无关,排除。
D项"万人空巷"指大家都走出了巷子,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与文意
无关,排除。
A项"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够支出,有同学认为这就是赚得少,收入小于支
出,可以是赚得少,也可以是花得多,比如:一个月赚 8万元,但要花 20万元,
故"入不敷出"强调的是收入小于支出两方面,而文段仅强调赚得少,排除。
C 项"门可罗雀"形容人来得少,比如:开了一个书店/火锅店,每天没有
人去,人来得少表明生意差,就没有钱赚,当选。
方法二(用"对策"解题):前文"在网络„„猛增"提出问题,后文"通
这时候„„办法"中"办法"为对策,即后文提出对策,可以根据对策反推问题,
由对策"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逛书店"可知,问题是人来得少,锁定 C项。
【选 C】
例 2(2019联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地球科学研究。
最近,有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两种方案。其中一种
方案是在稍低于卷云自然形成的上层大气中加入微小的沙尘颗粒,以 卷云
的形成。卷云不同于会反射阳光的白云,而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困住从地
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地球也就越来越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少 冷 B.增加 冷
C.减少 热 D.增加 热
【解析】2.第一空,"方案"为对策,不好判断,看后文。
第二空,"更像"为打比方,"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为形象化表达,毯
子盖住地球,联想到毯子盖到身上,热量散发不出去,会越来越热,排除 A、B
项"冷",保留 C、D项"热"。
第一空,由前面分析可知,"方案"是缓解温室效应,是为了让地球不那么
热,锁定 C项"减少"。【选 C】
【注意】"对策"小结:
1.中心理解题中的"对策":重点掌握,是基础,考频最高。
(1)文段提对策:抓对策,对策是重点。例 1、例 2、例 3。
(2)文段提问题:抓问题,优先考虑对策:
①对策具有针对性,选对策。例 4、例 5。
②对策无针对性,选其他。例 6。
(3)特殊考法:直接找问题:
①问题明显,直接找问题。例 7。
②问题不好确定,对策来帮忙。例 8。
2.语句填空题中的"对策":
(1)前文是对策,横线尾句总结,对前文对策进行同义替换。例 1。
(2)前文是问题,横线提出对策,对策保证有针对性。例 2、例 3。
3.接语选择题中的"对策":
(1)尾句是问题。一般逻辑: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例 1。
(2)尾句提对策:
①一般逻辑:对策展开论述。例 2。
②特殊考法,上述文段找问题,如果问"接下来最不可能论述",哪一选项
前文提到了就最不可能再论述。例 3。
4.逻辑填空题中的"对策":
(1)文段给问题,填对策。例 2。
(2)文段给对策,填问题。例 1。
5.总结:无论什么题型,都要保证对策的针对性,如果对策没有针对性,可
能就"掉坑"了。
【答案汇总】中心理解题 1-5:DCCCD;6-8:ADA;语句填空题 1-3:BDA;
接语选择题 1-3:BAA;逻辑填空题:1-2:CC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