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自动扶梯的入口旁边,一个姑娘正悄无声息地抹着眼泪,眼睛时不时向扶梯上方瞥一下,又迅速把脸转向一边,手掌几乎摁进了眼睛里。
扶梯上,一个背着行李的小伙子转身怔怔地望着姑娘,一脸离别的愁容。出了扶梯,小伙子的视线也不曾离开过,站到栏杆旁边,两个人就这么安静地对望着,站了很久……
这一幕像极了当年的青春。
而我,只是站在两个人视线中间一个普通的过客。这一天是2019年10月16日下午2点47分,平凡的一天,但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又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他们为什么不在进站口分别,而是在地铁到进站平台的扶梯口?
或许是太过敞亮的进站平台不适合分别的情绪,又或者是这里昏暗的光线方便遮挡离别的泪水,兴许是两个人事先说好了,分别的时候不许流泪呢?
突然就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火车站售票口是可以买到站台票的。
站台上送行的人们
那是一张可以让离别守到最后一刻的凭证
那是一份送行的人可以踏进火车,安排好行李座位,再假装潇洒地在工作人员不断的催促声中匆忙下车的牵挂
那是一路可以跟着缓慢加速的火车跑起来的不舍
那是一个可以收藏,并在多年后能够会心一笑的日期
一窗之隔的离愁别绪
我还想起来,那时候站台又叫月台,眼泪掉下来的时候,可以假装抬头看看天,而现在只能看到个巨大的顶棚。
有了棚子就不能再叫月台了。
那时候,站台票5块钱一张,后来涨到10块,再后来,就没有站台票了。因为我们有了视频通话,有了高铁,价格虽然贵了,但离别的感情成本却降了下来。
突然就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中送站的父亲。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南京浦口火车站
那时的南京浦口火车站月台上熙来攘往,那会儿的朱自清刚好二十岁,如今浦口火车站早已尘封多年,想看看老式的月台也几无可能。
倘若没有这一次的月台送别,名篇《背影》又有何来处呢?
于是,我开始羡慕起开头说到的那对情侣,可以有离愁别绪。
就像每个人本该拥有、却逐渐模糊不清的,那个叫作“青春”的东西……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