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谁是自然界的大力士?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回答出来:蚂蚁!
是啊,蚂蚁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物体,也能拖动超过它身体重700倍的食物或物体,相当于一个体重25公斤的小朋友,举起了10吨重的物体,比如3只大象!
图源:网络
谁也不可能见到小朋友举起3只大象的真实影像记录,因为这不科学。接下来要欣赏的一组昆虫科学摄影作品,则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如何举起了庞然大物。
图2 《我是大力士》曾国忠 (中国台湾) 探路自然特别奖
黄猄蚁是我国南方也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常见又有特点的一种金黄色蚂蚁。
它们是森林中高效的猎手,会大量捕食巢穴周边的昆虫。蚁群中的工蚁运动灵巧更拥有十足的默契,野外常能见到它们集体狩猎的场景。
图3 这幅图片中黄猄蚁正在搬运一只雌性繁殖蚁 作者:曾国忠
往往是几只工蚁分别用强健的上颚咬住猎物的“六肢”和触角,进行五马分尸般的操作,同时释放蚁酸进行“生化攻击”,猎物动弹不得,在蚁酸的侵蚀和蚂蚁的拉扯下不久便一命呜呼,不要小瞧了这些金黄色小虫的力量,工蚁们普遍可以用颚举起体重50倍的重量——甚至100倍。
图4 这幅图片中黄猄蚁正在搬运一只茎甲 作者:曾国忠
除此之外,黄猄蚁还有一个有趣的行为在于它们的建筑。黄猄蚁是树栖蚁类,善于在叶片树枝间游走,连巢穴都在树梢枝头。它们用树叶筑巢,多只工蚁拉扯枝条上的叶片使其边缘靠近,另有工蚁会从旧巢穴中用上颚衔着幼虫,用幼虫头部左右触碰两片叶片边缘,幼虫会分泌粘液形成丝线,从而粘合两片叶片。最终会用枝条上的一簇叶片粘合成内部有不同功能区室的“叶子包”作为巢穴,蚁后与幼虫久居其中。
图5 黄猄蚁工蚁正在建造“叶子包” 图片提供:金宸
但叶片巢不能持久,包裹住的叶片会逐渐枯萎。加之南方湿润多雨,不久就会霉变。黄猄蚁会继续做新的巢穴之后搬家,当小区域内的猎物不足以维持家族生计时,黄猄蚁也会迁徙到更远的树上筑巢,过游猎生活。
令人担心的是野外黄猄蚁面临着人类威胁。在神奇的云南菜市场,开水烫熟的黄猄蚁的鲬和幼虫可能会在三四月份登场,名为“蚂蚁蛋”。在日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好吃、功效、资源丰富其实都不该是“抓来吃”的理由,肆意采捕野外的各类动植物并不符合当代的文明发展,近年来黄猄蚁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经济动物进入了人工饲养的名单。
图6 云南市场上的“蚂蚁蛋” ,黄猄蚁的蛹和幼虫 图源:www.sohu.com@爱旅游的哆啦
其实早在公元304年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一书中曾有如下记载:“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街市者,其巢如薄絮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词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橘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可以算是最早的”生物防治“案例。如今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重视食品安全,使用黄猄蚁这一“传统”方法值得被重视。当然生物防治也有很多门道,引种的种类数量甚至种源都要深思熟虑,毕竟生态系统是极其复杂且精妙的。
图源:网络
这组昆虫科学摄影作品的作者曾国忠,是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一位老年志愿者,他每年都会投稿参加两岸科学摄影大赛。凭借自己较好的摄影技术,再加上日常受博物馆熏陶而积淀的科学基础,每年也都会有所斩获。这组作品拍摄于台湾省台中市丰原山区,是他近些年关于自然观察和记录的新收获。
亲近博物馆、走进大自然,必然能够更多发现身边、发现自然界中的有趣事物。
作者:金宸专家审校:常凌小
来源:新华号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