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亮码,
是全国人民对新冠疫情三年
印象最深刻的防疫“动作”。
自2022年12月国家新冠病毒感染
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
出入公共场所、跨省市流动放开限制,
健康码如今的使用场景少之又少,
打开频率也大大下降。
2023年2月16日11时起,广东省停止了该省健康码“粤康码”的服务,包括抗原自测、老幼助查、健康申报、电子证照、防疫工作台服务。网友甚至将此称为,“一个时代的结束”。
据界面新闻报道,大部分省份对于健康码的去留问题并未纳入工作日程。面对健康码是否保留、停止服务后如何处理信息数据等问题,工作人员均表示不太了解或目前无从知晓。当个人用户提出注销健康码信息的申请时,部分省市表示需要再去询问技术人员,目前无法答复。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则开始借由健康码探索其他应用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
福建健康码的去留问题,
也引发高度关注。
记者打开闽政通,福建健康码上的“HOT”字样仍十分醒目。点击福建健康码,仍可见到熟悉的“绿码”,过去三年里每到一个场所不自觉亮码的记忆瞬间涌现。
记者拨打健康码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福建健康码与新政策出台之前相比,只会体现绿码,而不体现红、黄码,用于部分人群采集核酸、查看数据等服务。
对于福建健康码是否停止服务或转作其他功能使用,省卫健委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暂无规划,需要等待全国的统筹安排。
此外,记者体验发现,“福建健康码”微信小程序及在支付宝上的功能,也未作改变。不过是随着打开频率的下降而“隐藏”到不那么起眼的位置。在支付宝APP上,原有“健康码”入口已调整为“医疗健康”。点击“医疗健康”后,还可以继续访问健康码。
健康码的用户规模有多大?腾讯曾于2022年发布一组数据:在微信端的健康码累计用户达13亿。
据财经杂志报道,北京大学法学院王锡锌教授解释,健康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种模式:一种由地方卫健委主导;另一种则保存于大数据管理中心,如大数据局。
王锡锌表示,从大数据局的角度考虑,健康码是实名认证完成率最高的端口,借助健康码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可以把公交、养老保险等线上城市服务全面覆盖。而2018年国家卫健委便推出了“电子健康卡”,其实本质是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普及较慢,倘若能和健康码打通,平台便能迅速扩大。
根据2022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到2025年,每个居民将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不过,提供便捷的数字服务固然需提倡,也应该重视健康码所承载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原因是,健康码所采集的大量个人信息都是实名认证完成的,包括姓名、性别、证件号码、户籍区划内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个人真实身份信息,以及个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证明信息等。其中,大部分涉及个人隐私数据,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造成不可逆的安全风险。
翻阅2021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可以看到,其中明确规定了“健康码相关信息严格存储在政府部门或其指定的地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使用,疫情结束后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
也就是说,健康码转型或升级的前提是,按规定销毁或妥善处置防疫三年收集的个人信息。
记者尝试在闽政通APP上删除福建健康码的个人信息,没能找到相关控件。而在咨询智能助手后,得到回答是“目前暂不支持删除个人信息”。仅可删除亲属健康码。
在健康码的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我们建议,一方面,数据管理的主管部门加强行政监管,另一方面,也建议在健康码端口开放账号注销功能,可以由不再使用“健康码”功能的个人自行决定是否删除个人信息。
来源:福建卫生报综合界面新闻、财经杂志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