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由于固态硬盘(SSD)的价格逐步下滑,虽说以单位储存成本来看仍旧高于传统的机械式硬盘(HDD),但考量到读写效能的提升,因此仍旧是不少追求系统整体效率使用者的首选。而且除了价格更平易近人,市场上可选择的 SSD 品牌也是百家争鸣,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选择更多,产品的性价比也更高了。
不过回归到 SSD 的本质,仍旧是储存我们宝贵资料的重要设备,因此产品本身的可靠性,肯定是不能等闲视之,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还是要睁大眼睛仔细比较。目前市面上可选购的 SSD 产品类型这么多,其中也不乏价格极为低廉的选择,但真的该选便宜的吗?选贵的真的有比较好?到底在选购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重点?又有哪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呢?
SSD 价格持续下跌,低价真的有保障?高价一定可靠?
相较于 SSD 初问世时高不可攀的价格,今年我们慢慢可以发现到更多平价 SSD 出现在市场中,299/199能买到240G/256G容量,这也难怪有不少新购游戏主机、笔电的使用者都会考虑系统效能的提升,因此舍弃传统的机械式硬盘并直上 SSD 。
不过,若是将市面上所有的产品摊开来比较,除了容量大小的差异,随着采用的技术不同,SSD 的价位也有数倍的差异,至于为何会有这些差异呢?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整理一下这些细节中到底有哪些「猫腻」!
1.SATA V.S. PCIe NVMe 不同界面,性能可是天差地远!
目前市面上的 SSD,根据传输协定的界面不同,大致可区分为 SATA 与 PCIe NVMe 两类,其中 SATA 界面算是较入门的选择,兼容性也较高,大部份的电脑都会有 SATA 接口可以使用。不过由于 SATA 界面本身的速度有所限制,因此读写效能大约会是传统机械式硬盘的 3 - 5 倍左右。
▲ PCIe NVMe 界面的 SSD 速度要比 SATA 界面高出许多,因此受到追求高效率用户的喜爱
至于专为高速 SSD 所设计 PCIe NVMe 界面,传输速度更可以达到传统机械式硬盘的 10 - 30 倍左右,不过相较于 SATA 界面的 SSD, PCIe NVMe 界面的 SSD 价格会高出不少,而且运作时的温度也更高,使用时更需要考量到散热的问题。
若是以效能来考量,笔者会比较倾向建议大家直上 PCIe NVMe 界面的产品,除了在效能上的表现更为优异,在价位上 PCIe NVMe 的 SSD 也不再高不可攀,已经有不少价格更平实的选择。
2.SLC、MLC、TLC…,不同技术决定价格与使用寿命!
SSD 推出之初,之所以价位让人乍舌,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 NAND Flash 所采用的储存单元采用「单级单元(SLC)」的配置,因此不仅容量受限,价格也十分高昂,不过虽说 SLC 贵,但因为在单一个单元上仅会有一个位元(Bit)资料,因此存取速度与使用寿命也是最长的,因此会比较适用在存取量较大的服务器上。
至于其他常见的 SSD 闪存类型是「多级单元(MLC)」或是「三级单级(TLC)」配置的 NAND Flash,相较于 SLC,在单一个储存单元上就会存入复数的位元资料。以 MLC 来说,单一个储存单元上的资料状态就会是 SLC 的两倍,至于 TLC 的储存资料状态则是 SLC 的四倍。也因为 MLC、TLC 在单一个储存单元上的资料状态较复杂,因此每一次抹写资料时所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因此在存取速度相较也会较慢一些。
不过随着 SSD 技术的进步,各品牌也设计了新的算法并改进堆栈架构,因此让 TLC SSD 的使用寿命与性能可提升至 MLC 的水平,也因此造就了 SSD 价格更为平民化的现况。
目前在市面上的 SSD,TLC 制程的产品已经成为主流,除了在价格上更能让消费者接受,透过厂商对于 SSD 主控技术的提升,能更有效延长 SSD 储存单元的使用寿命,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见得一定要花高价买到 MLC 制程的产品。现在也出现一些QLC闪存 SSD,价格更便宜,性能寿命自然也比TLC差了,目前不建议购买,可再观察,等技术再成熟。
3.买得更有保障?别忽略保固时间与写入资料量
由于 SSD 所采用的 NAND Flash 每一个储存单元都会固定的写入次数,因此当写入次数达到上限,就无法再进行正常的抹写动作。以 SLC 技术来说,单一个储存单元因为只写入一个位元,因此写入次数可达 10万次,而 TLC 则因为单一个储存单元有多达 3个位元,因此写入次数只有 1000左右。不过虽说写入次数只有 1000 次听起来好像很少,不过由于目前市面上 SSD 产品在控制器优化的技术都相当不错,因此实际的使用寿命并不差。
但在购入 SSD 时,还是得要注意一下厂商所提供的保固时间,一般来说市面上现有的 TLC SSD 都能做到至少三年保固,少数大厂像是 Intel 则提供到长达五年的保固,因为保固期不同,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产品的价格。
▲ 除了保固时长,厂商所提供的「耐用性数据」也是判别 SSD 使用寿命的指标之一。 另外除了厂商提供的保固年限,消费者在购买 SSD 时不妨也可以注意一下产品标示的「写入量」,这个评等会以「TBW(Terabyte Written,写入量)」作为指标,以 Intel 760p 256GB 为例,官方提供的TBW值是 144 TBW,这也可以作为我们选购时的参考依据。
从各个品牌对于 SSD 保固的时间制定,其实不难看出厂商对于产品耐用性的信心,也因此笔者会建议大家尽可能选择保固期更长的产品,毕竟 SSD 上储存着我们宝贵的资料,即便要多花一点预算,其实也是值得的!
4.有无 DRAM 缓存?厂商省很多,但你可能亏掉效率!
目前市面上除了 SATA 界面的 SSD 已经走向了低价普及化的趋势,今年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不少 PCIe NVMe 界面的 SSD 价格也直直落,除了前面提到 TLC 甚至 QLC 技术降低了 NAND Flash 的成本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 NVMe 1.2 版之后已经提供了透过「存储器缓冲区(HMB)」作为 SSD 缓存区的支援,也就是 SSD 内可以不需要内建 DRAM 作为缓存区,而是直接使用计算机内的系统存储器作为缓冲,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
虽说 SSD 直接以系统存储器作为缓存是个解套效能,降低成本的方法(大家都知道,DRAM 的价格其实很贵很贵),但相较于 SSD 中内建独立 DRAM 缓存区,还是有一定效能上的区别,也因此大家在选购时也会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便宜的 PCIe NVMe SSD 是否把 DRAM 缓存给去掉了。
▲ 为了增加读取效率,大部份 SSD 都配置有 DRAM(图右上角的芯片)作为缓存区,但现在也有许多入门级的 SSD 为了节省成本而拿掉了这个元件。
虽说以目前的技术来说,PCIe NVMe SSD 已经可以做到不内建 DRAM 缓存而改用系统存储器来取代,不过毕竟这样的存取方式还是会受到实际系统效能的影响,为了确保你所购买的 SSD 真的能为你带来实际的效能提升,选购时不妨可以优先选择有内建 DRAM 的产品。
总结:3D NAND 技术成熟,QLC 时代已然来临,全面取代HDD已不远
受益于 3D NAND 技术的逐步成熟,SSD 可以做到在有限的体积内让储存容量倍数提升,目前全球存储器大厂像是 Intel、美光、东芝目前都已经可以做到多达 96层的堆栈,也意味着 SSD 未来也将会有更大容量的产品出现。也因为 3D NAND 技术的成熟,在今年 Intel 与 美光也都陆续推出了采用 QLC 储存配置的 SSD 产品,带来更大容量但价格更便宜的产品,而单颗最大容量达 4TB,逼近了目前主流机械硬盘的规格,也因此可以期待不久的未来 SSD 取代 HDD 。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