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用QQ不用微信”;“00后每天都在刷视频”;“00后只看二次元”……这是否也是你对00后的印象?你真的知道00后在用手机做什么吗?他们在使用手机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乱象?
为此,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19年4月至7月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问卷调查,并组织记者与研究员赴河南、山东、福建、广东、北京五省进行田野调查与个案收集,在此基础上撰写发布《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有21.25%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在田野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小说阅读平台存在大量色情暴力的内容,由于没有未成年人限制模式,“虐待*人”、“乱伦”等小说点击即看。此外,一些游戏周边APP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新温床。
南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研究员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以“死亡”“*人”“恐怖”或另类情感为主题的暴力色情小说出现在一些网络阅读平台上,且对未成年人完全开放。
以看网络小说上瘾的初二学生王伟(化名)为例,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平时喜欢看有暴力和刺激元素的小说,比如,有打斗和血腥的场景的玄幻小说,他直言,自己看的小说暴力血腥“描写并不多,只是点到为止”,不过,他发现网络阅读平台上有种叫《死亡游戏QQ群》类型的小说更为惊悚,“那种死亡游戏QQ群,教你一点点用刀片去*人,把肉割下来。看了之后,大脑中能想象那种画面,感觉有点想呕吐。”另一名看网络小说的初二男生也表示,这类型的小说会让他恶心,产生生理上的不适。
受到网络小说中暴力内容的影响,王伟形容以前的自己比较老实、内向、安静、懦弱、容易害羞,现在在组织班级参加比赛和活动的时候,如果有人磨蹭,就会想动拳头,特别是寒假暑假阅读大量网络小说后刚回学校的时候,会变得勇敢和暴力,在学校呆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好一些。
调研发现,王伟提及的这一类型的小说或以主人公不断*人的细节描写为主要内容,极度暴力和恐怖,而以“荷包阁”、“笔趣阁”为代表的小说平台上则包含着大量的色情信息,一些未成年人看过之后不仅会产生恶心等生理不适。
此次调研的问卷结果显示,有21.25%的受访学生表示曾在使用手机时遇到过色情或暴力信息。其中,男生更常遇到色情、暴力信息,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遇到此类信息的频率也更高。
此外,南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研究员在田野调查时发现,网络阅读模式会影响读者的阅读行为,其中“一边看小说一边赚钱”的模式会诱导未成年人不断增加网络阅读时间。
对于没有收入的未成年人来说,网络阅读平台这种营销方式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现下,各大平台都在推行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沉浸的防沉迷模式,但小说类平台由于未设置未成年人识别与询问机制,其本身的鼓励阅读机制不加区分地作用于未成年人身上,很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
本次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情况不容小觑,有12.47%的受访学生表示曾遭受网络欺凌,而且男性受欺凌的比例更高。随着年龄增长,认为自己有过网络欺凌遭遇的未成年人也更多。
南都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曾在游戏语音中被队友骂过、或者看到过此类现象。 初二学生李里(化名)曾经常打游戏“开黑”(指组成团队一起游戏),被朋友推荐使用一款游戏开黑社交软件“TT语音”,使用后发现里面有不少同龄人,并且自己在游戏开黑语音中被教授“撩妹技巧”。李里认为自己还未成年,被教授这些,“是不是有些不好”。
根据田野调查中发现的这一情况,本次调查还测试了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游戏软件与TT语音等游戏周边软件;测评时段内,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未出现玩家向队友语音爆粗情况,玩家多采取举报等方式,此外,如果聊天中出现不文明用语,会被系统屏蔽。
但是,游戏周边类软件情况则不容乐观。语音助手软件TT语音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登录,但需要邀请码,使用手机号注册后可以自定义年龄与标签。此款软件除了能快速找到开黑队友外,还兼具社交属性,用户可以开语音直播房间在线聊天。研究员发现,在一个名为“相亲交友”的分类里有多个聊天交友直播间,人数从500至9000不等。其中不乏标签为00后、处CP的TT账号在线排队上麦(指获得直播群中开语音的权限)找对象。
调研发现,在名为“TT扩列墙”的“热门发现”里,有多位未成年人发布的交友信息及照片。
截至2019年7月20日,研究员发现TT语音上线的TT用户协议中已经加入了含有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条款,并且在注册时已经看不到00后、处CP等相关标签。
调研深入分析发现,在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方式作出管理和要求的情况下,孩子的手机应用内消费、遭遇网络欺凌、遭遇色情、暴力信息等情况均有显著减少。
此外,南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研究员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多家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家长控制模式等使用率极低,鲜少有家长知道这些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而未成年人主动开启的更是少之又少。
田野调查中多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反映,平台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的内容太过枯燥,是他们不愿意选择未成年人模式的主要原因。刘莉(化名)告诉研究中心研究员,自己知道有未成年人模式,但是不愿开启,“如果开启的话,就是一些画画之类的,好像给小学生(看)似的,没什么意思。”她觉得,看视频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娱乐,未成年人模式里的内容实在枯燥无聊。
南都近日测评发现,一些视频类网站更新后的未成年人模式关闭了对视频的点赞、评论等功能。这意味着一旦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只能观看,不能做其他任何操作。再加上未成年人模式下的视频内容单一,无法形成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因此很可能对青少年开启这一模式起到反作用。
报告认为,未成年人的需求是丰富而细腻的,如何在未成年人模式内构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且未成年人真正感兴趣的内容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使用手机,家长是关键角色,学校教育可作为突破口
谁应该在正确引导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中扮演主要角色?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调查问卷受访者答案趋同: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社会人士均有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应该扮演主要角色。
不过,虽然不少家长自身也认同应当由家庭主要负责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但仍有约四成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太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且只有不到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引导孩子科学使用手机上做得比较多。
对于家长在管理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课题组采访的多位专家都提及了“网络素养教育”一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童小军表示,虽然家长在未成年人移动互联网引导中应承担主要责任。但有效解决“如何正确引导教育”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网络素养教育”进课堂。她认为,网络素养实际上是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学校不应该对移动互联网一刀切,一律不允许进校园,而是应该开设专门的网络素养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常规教育中。
2.不吸引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都是空谈
目前来看,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实行严格的视频分级,只呈现包括教育益智、科普、休闲等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以知识、技能学习类为主,少量掺杂其他带有趣味性的视频,同时,未成年人无法进行直播、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
现今短视频平台在保护未成年人不受到不良内容侵害时的思路,往往是不断净化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这种净化更像是“可删可不删的都删”的应激合规反应。但从长远来看,当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内容愈发单一同质,结果反而是青少年拒绝开启,保护模式被空置。
期待家长能有意识开启未成年人模式的最好办法,除了培训家长外,依靠未成年人模式内容本身的魅力来吸引未成年人主动开启似乎更可能治标又治本。建议平台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设置能够吸引未成年人的机制与内容来吸引未成年人,甚至专门为未成年人模式定制独家的精彩内容,真正激发未成年人自主开启保护模式的动力。
3.技术或可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兜底
除了增加未成年人模式下内容的吸引力,技术的力量或还能有更大的可能。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亦是如此。假如没有进行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假如没有开启家长控制模式,未成年人的行为就无法被发觉了吗? 理论上来说,每一个人的网络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互联网时代最受追捧的“用户画像”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在研究中心此前的测评中,我们在不进行实名注册、关闭家长保护模式的状态下,尝试在几个视频直播类平台上邀请未成年人手持酒瓶出镜进行直播(经过其家长同意),抖音平台在直播开始 1分钟后就辨认出视频中出现未成年人,立即中断了直播。此外,据腾讯介绍,如果一个注册为成年人的用户的游戏行为模式疑似未成年人,他们也会根据情况与判断联系用户确认年龄。
可见,即使是没有其他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状态下,平台仍然能够通过专门的技术设计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办法更像是一种事后补漏的兜底办法,它并不能在未成年人的利益受到互联网侵害伊始就阻止或提醒某种行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依然需要建立在家长及时开启监护模式,并与未成年人商讨合适的使用互联网的计划基础之上。
完整版报告,请点击《南都未成年人智能手机使用调研报告》
采写: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娜迪娅 韩晓丹 朱芳圆 李慧琪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