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兵车行。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唐玄宗治下的大唐虽然依旧繁荣,但是却早已危机暗藏。大唐的荣耀不仅仅是依靠着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更是依靠着东征西讨、强大的武力威慑,但当时的唐王朝早已不复当年的政治清明。当时,大唐准备对南诏(今云南一带)用兵,大败,死伤六万。杨国忠急于补充兵力,造成了当时的惨状,除了永无休止的征战外,造成这种弊端的正是大唐王朝被破坏的七零八落的的均田制度与府兵制度。
我们先说说府兵制,解释一下什么是府兵制,府兵制其实就是一种军户制发展到极致的产物。我们历史上最早采用的兵役制度是排普遍征兵制,就是老百姓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到战国达到顶峰,尤其是秦国,将这东西玩到了巅峰,而且征兵制所消耗的国帑(音同躺)成本及其低廉,为战国大多数统治者所喜爱。但征兵制有着过于依托相对单一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弊端。到后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普遍征兵制已经不合时宜。
随后,统治者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将军籍和民籍分开。军籍依然是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而且拥有土地。这就是古代君王们最喜欢的兵源——良家子。而府兵制的对象就是良家子,朝廷授田给府兵家庭并免除其他赋役,府兵农忙耕种、农闲训练、战时出征,并自备装具和补给,大大降低了战争成本。
而唐帝国之所以战无不胜、灭国无数,就是因为两大利器,均田制和府兵制,均田制就是朝廷按照人口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无特殊情况不得买卖。这就让良家子的数量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再设立折冲府等训练士兵等衙门,所以,当时的唐军战力举世无双,将大唐的威名传遍世界。
可惜,均田制毕竟不像今天的土地制度这么完善,终究有漏洞。随着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局限性,就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局面,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而且大唐连年征战,导致一些军户一门无人耕田,到最后一门死绝,而田地却归了地主与贵族阶层。就像诗中所说:“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到此时,依托于均田制的府兵制也遭到破坏。大唐士兵的战斗力自然也是一落千丈,再不复当年之勇。
府兵制的败坏,也就催生了藩镇的诞生,大唐的边疆渐渐由各个藩镇守卫。藩镇的节度使权力过大也导致了一些人野心滋生。比如说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的爆发终于将这个威震天下的大唐拉下神坛。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句诗也成了形容兵凶战危,对人民造成伤害的著名诗句。
,Copyright © 2008-2022 秒下下载站
m.down10s.com .All Rights Reserved